PeakOneTemple 发布的文章

历史上最著名的五大道德难题


道德两难问题(Moral Dilemma)一直是道德研究领域中的经典心理范式,著名的电车问题就是一个典型的道德两难情境例子。它最早由哲学家菲利普福特(Philippa Foot)在1967年提出,引发了哲学、伦理学、心理学、认知科学等领域对这个问题的探讨。

Moral Dilemma

功利主义提出的观点是,大部分道德决策都是根据"为最多的人提供最大的利益"的原则做出的。


山巅周刊第125期:阳光争夺战


《山巅周刊》定期分享科技、商业、医学及人文资讯,每周日发布。欢迎投稿或推荐线索。

阳光、空气、水和土壤是动植物的生态环境,是至高无上的自然资源,占有和管理这些资源是最好的策略。

sunshine

地球上绝大多数的生命生长所用到的能量,都是直接或者间接地来自植物,而支持植物生长的能量,归根结底是来自太阳的光芒。


山巅周刊第124期:数字鸿沟


《山巅周刊》定期分享科技、商业、医学及人文资讯,每周日发布。欢迎投稿或推荐线索。

数字鸿沟(Digital Divide)用于描述新技术受益人和未受益人之间的差距,是指社会上不同性别、种族、经济、居住环境、阶级背景的人,接近和使用数字产品的机会与能力上的差异。数字鸿沟包括三个方面:(1)使用数字产品的机会;(2)使用数字产品的能力,即信息素养;以及(3)被动使用或主动使用的意愿。

Mar20_26_996742098.jpg

一方面,信息技术使大众的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并把繁琐的日常工作简化。另一方面,对于未能享用同等信息技术的人,却要继续沿用旧有的方式去工作,不能透过信息技术去获取信息或把信息增值。处于数字鸿沟彼端的人们处于社会经济劣势,因为他们不能或能力较弱寻找和申请工作、在线购物和销售、民主参与或研究和学习。这当中的差异,有可能会使社会的两极化更趋激烈,从而令社会更为不平等。


信息茧房


信息茧房(Information Cocoon)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凯斯·桑斯坦(Cass R. Sunstein)于2006年在他的《信息乌托邦》(Infotopia: How Many Minds Produce)一书中提出的概念。此后,常有讨论信息茧房引发的信息垄断和群体极端化,并警告人产不要陷入算法的陷阱。

Information Cocoon

信息茧房是指在信息传播中,公众能关注的信息是有限的,通常只会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从而陷入相似信息的“回声室效应”(Echo chamber,在新闻媒体的讨论中,回声室效应是指信念通过封闭系统内的交流和重复而被放大或加强并且与反驳隔绝的情况),久而久之,就像蚕作茧自缚一般,限制了对不同观点的接触,导致确认偏差,并支持和加强预设的叙述和意识形态并形成价值观,让自己受困于“茧”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