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莫希智:为什么印度发展制造业这么难?
最后更新: 2021-02-20 08:22:17【文/莫希智】
自打莫迪上台之后,印度一直就铆足了劲儿想要发展制造业,以工业强国。如今发展制造业差不多是印度的基本国策,印度政府的大部分动作都是为这个目标服务的。关于这一点,我在以往的公众号文章里零零散散也写过不少。
莫迪这个人其实要一分为二来看,很多人觉得他搞政治投机,在政策上自负冒进,在战略上透支国力——这些都没有说错。但我倒是觉得,正是因为莫迪把印度发展制造业所要解决的问题看得很清楚,他才不得不选择这样一些高风险的投机策略。
在发展制造业这件事情上,印度的压力非常大,可说是迫在眉睫——印度社会的许多问题,早已积重难返,靠着温和的手段收效有限,只有大力发展制造业,才能提供足够的工作机会,来实现农业到工业的转型,印度才有可能在现代化改革中翻盘;可制造业这个事情需要时间积累,绝非一朝一夕能成,“弯道超车”仅限于某些领域,起步得越晚,成功的机会就越小。
中国发展制造业的时候,中低端轻工业、重工业领域都有很大的市场空间,新兴市场本身是跟我们中国的这些产业一起成长起来的;但印度面临的问题要比中国当年严峻得多,如今市场已趋饱和,产业已趋成熟,它不得不以自己初级的体系面对非常高级的对手,而印度又心高气傲得很,不太愿意捡剩饭吃。
因此中国发展制造业的经验对印度而言有用的少、没用的多,印度的社会土壤和国际形势跟咱们当时都完全不同,莫迪想抄作业却发现大家做的不是同一份作业。
中国的地是老早就犁过一遍的,社会主义的草也好,资本主义的苗也好,都是在一块松软的新土地上重新长起来的;而印度这块地,打一开始就从来没犁过,地里还有不少大石头,各种杂树杂草野蛮生长,有些地方早已板结成块,种子播不下去,肥也施不进。
莫迪想要种上制造业的庄稼肯定得把原来的地犁一遍啊,但印度这块地要想犁一遍可有讲究了,因为地里的虫子、杂草们都有反对的权利,拦在那儿不让你犁。犁地的时候得把每条虫子、每根杂草都照顾好,你说这可咋整?
莫迪也意识到这一点,于是就动了个脑筋,声东击西在田埂边上放了把小火,然后吓唬那些虫子和杂草们:火要烧过来啦!咱们得赶紧挖防火沟!于是总算是借着挖防火沟的名义,犁了一圈地。但想要犁更多的地就没辙了,虫子和杂草们把自己的地盘看得可严实了,你要是不依着他们,他们又是抗议又是暴动。因此直到现在,莫迪还在“犁地”的问题上纠结着。
别看印度总理这个工作貌似位高权重,其实挺悲催的。要是呆在这个高位上只是想捞点钱,做一条没有理想的咸鱼倒是会容易得多;可莫迪偏偏是个民族主义者外加理想主义者,想要建立一个有着印度斯坦民族自我认同的第一流大国,这就意味着有一大堆的棘手历史遗留问题需要解决。
我下面来给大家分析一下,印度如果要像中国一样发展制造业,为什么会那么难。从大的方面来讲,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土地、政策、人。这篇文章里,土地和政策我作为一个背景来讲,主要是为了跟大家讲讲关于“人”的问题,因为人的主观能动性才是决定性因素,而且之前似乎也没人讲过。
一、土地
在我年轻的时候,觉得“土改”、“土地公有制”都是很邪恶的东西,是对私有财产权的侵害,非常羡慕那些土地传承了几百年且私有制的国家,后来发现并不是这么一回事儿。
玩过模拟经营类游戏的朋友应该都知道,这些游戏开局都是给你一块空地让你搞建设,然后你才能大展身手规划江山。假如游戏一开局,里面的地就全都占满了,而且大多数地方灰色锁死,不让你拆也不让你建,这个游戏你还怎么玩?
非改土地的归属权,不能激发农民支持革命的战力;
非改土地的归属权,不能聚拢发展大工业的劳力;
非改土地的归属权,不能打破党内的乡土集团;
非改土地的归属权,迟早有一天,我们要败亡在这个上边!
——辛亥革命元老张静江,1929年
所以除非地广人稀,否则不先搞土改,不把土地解锁你就没法儿搞规划。印度独立后也搞过,但搞了个半吊子,最后无疾而终。
有一个说法认为印度土改的希望是被1962年中印战争搞破灭的,土改这件事需要政治强人的威望,尼赫鲁原本指望着那一仗打胜,自己的威望如日中天,便能够顺利推进土改。后来的结果大家也都知道,战败的尼赫鲁声望一落千丈,给活活憋屈死了,土改自然不了了之。同样继承奥斯曼帝国的土耳其,土改之所以能搞成,正是因为以战成名的凯末尔的威望足够高。
不破不立,破而后立。想要实现现代化改革,土改的重要性人人都知道,不过土改的过程也必然是血腥的。世界上最血腥的土改不是很多人以为的社会主义国家,而是美洲的殖民者,不然你以为那些在那儿生活了好几千年的印第安地主们都去哪儿了?咱们只是斗个地主,人家直接搞种族灭绝。
和平年代搞土改基本没可能,因为和平土改只能靠赎买,我看过一个数据,2017年上海所有房屋的总市值为8.16万亿美元,这还不算地价,当年中国的GDP则是12.25万亿美元。在土地私有制的国家里,富可敌国还真不是说说的,没有任何一个政府有能力通过赎买来实现和平土改。
印度由于已经错过了土改的机会,现在只好将就着搞国家建设,就好像玩一盘模拟经营游戏,大部分区域都被锁死了……所以我一直觉得吧,犯不着太憎恨莫迪政府,他们其实很苦的。
- 原标题:莫希智:为什么印度发展制造业那么难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李泠
热门评论 30条
我要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共同营造“阳光、理性、平和、友善”的跟评互动环境。
全部评论 676条
最热 最早 最新- 从头到尾挺了一遍,感谢作者分享。
- 全部楼层淡然-淡定既然你这样类比,我就问问你说今天美国后不后悔当年同意中国进入WTO,后不后悔没有早点限制对华投资,后不后悔早点遏制中国。答案是肠子都悔青了!
市场没错,对外投资没错,错的是对象错了。美国转移给日韩,没关系,转移给欧洲也没关系。为什么,因为不管日韩,还是欧洲,都是千万人口级别的小国,更重要的是还都有美国驻军,相当于当年大英帝国治下的殖民地体系,美国对他们有绝对的把控,而他们的体量也都远小于美国,所以不可能对美国造成威胁。八十年代的日本飞速发展,美国一巴掌下去老实了。后来的韩国和东南亚四小虎也发展起来了,美国一波金融手段就收割了。
但是美国烦的致命错误就是没有了解到中国相对于它之前这些殖民地的巨大不同。中国首先不同于它那些驻军的殖民地,是一个同样有两弹一星的独立自主国家。第二就是中国比美国更大的体量,这样的体量一旦发展之势已成,韧性是很强的,美国要想不付出巨大代价去打压基本是不可能的。
印度跟这些能类比吗,印度肯定不是中国殖民地,不仅不是,还是一个一直胸怀有声有色大国梦的地区霸权主义国家。并且,跟中国接壤,并且一直对中国有领土野心,这从来不是一个安分的国家。再然后,印度不管如何,它的体量也在那里放着,领土人口都不算小,这样的国家即便再怎么样,论堆也不能太轻视。
然后,这样一个国家,我就问你,如果印度国力增强,你能不能保证它不会来找茬。或者这样说,印度这样的国家,如果一旦国力强大一点,你觉得接下来他们的野心会不会更膨胀。不了解的可以去看一下印度网上对这次中印冲突的看法。
既然结果是注定的,我们为什么还要想不开一定要走这条日后必然成为隐患的道路?我们又不是没有选择,对外投资那么多地方,为什么一定要投资一个跟自己接壤且一直心怀恶意的地缘对手,自虐吗?非洲不能投吗,中亚不能投吗,中东欧不能投吗,除越南外的其他东南亚国家不能投吗,拉美不能投吗。广阔天地,其他不接壤的中小国家一大把,为什么非在这颗歪脖子树上。
一个重要原则,实事求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马克思主义还得中国化呢,刻舟求剑的照搬别人经验是不行的。何况,别人的经验还是明明白白告诉你,助力战略对手是十足的饮鸩止渴的短视行为,还要急着往里跳,这?同意你说的。说到后悔,通常是指做了决定或者有了动作后才会有后悔。美国当年选择让中国进入WTO,是有他当时的目的,现在说后悔,这肯定是首因。所以,美国若有后悔,估计后悔的不是让中国进来了,而是进来后没有控制好中国,让中国自己起飞了!中国人走出了一条自主自强的路,而这种民族性,放在全世界都是独一无二。印度不具备中国的因素,除了人口多,其他的就没走在正确的路上。 - 全部楼层苏大强里面的岛他爱人应该是拉达克的!种族上算是藏族(当然拉达克人自己不认为自己是藏族)你怎么知道?
- 全部楼层neverC后悔不后悔另说,但是我估计就算是重回当年,美国还是会选择让中国进入,中国市场已经起来了。其实中国的发展是一步步自己走出来的,自己发展的让国际对国内市场不能忽视,也就是对当时支持国家来说,对他们得利益是最优选择,而不是靠着好心的“放” 中国进入WTO没有911,美国当年会在让中国入WTO时提出更多 更苛刻的条件
- 全部楼层J0kEr印度是无法成为工业化国家的,全球最后一张工业化门票已经被中国拿到了,然后国家工业化的大门已经被彻底关闭了。
作者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印度缺乏工业化的土壤,对比所有工业化国家,有一条清晰的脉络,
首先:无论是早期资本主义国家的羊吃人,西进运动还是我们的土改,都是土地革命范畴,印度缺乏这一进程。
其次:资本主义国家的宗教改革,和我们国家的世俗化,是宗教改革的范畴,印度也不具备。
再次:资本主义国家的文艺复兴等,与我们国家的扫除文盲运动等,是文化改革的范畴,印度也没有。
最后:工业化需要的天量资金,早期列强掠夺全世界,后期我们牺牲了近两代人勒紧裤腰带,印度凭什么来积累资金?卖大米?
还有就是国家基础,无论是资本主义列强还是我们好歹完成了真正的统一,有统一的文字,语言,度量衡,民族共识,印度有啥,印度从来没有真正的统一过,印度就像作者所说是一个大号的缝合怪,真正的权力在基层地主手里。国家只是形式上的统一而已。
再说说人,人口红利是只受过基础教育的,具备纪律意识能够管理的工业人口,而不是像印度这种文盲遍地,无法管理的懒散人口,这种人口再现代我们称之为血肉垃圾。
最后一点,现在的环境之下,任何想完成工业化的大国,哪怕只是企图,都绝对会被各个工业大国联手摁死在萌芽阶段。世界市场已经很饱和了,我们不允许再有人来分一杯羹。印度或许不会成为像中国这样体系完备的工业化国家,但有很大机会工业化到给中国制造足够麻烦的程度。不能完全以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对方,比如种姓制,从另一方面也可以是国家竞争间的低人权优势,你死四个子弟兵抵不过对方死四十个奴隶。美国二十年前也不认为中国有多大机会,盲目自大只会带来危险。印度于中国不是澳大利亚加拿大那样相隔遥远,可以一割了之的国家,它像牛皮膏药一样一直缠着你,必须提早重视起来 - 全部楼层淡然-淡定既然你这样类比,我就问问你说今天美国后不后悔当年同意中国进入WTO,后不后悔没有早点限制对华投资,后不后悔早点遏制中国。答案是肠子都悔青了!
市场没错,对外投资没错,错的是对象错了。美国转移给日韩,没关系,转移给欧洲也没关系。为什么,因为不管日韩,还是欧洲,都是千万人口级别的小国,更重要的是还都有美国驻军,相当于当年大英帝国治下的殖民地体系,美国对他们有绝对的把控,而他们的体量也都远小于美国,所以不可能对美国造成威胁。八十年代的日本飞速发展,美国一巴掌下去老实了。后来的韩国和东南亚四小虎也发展起来了,美国一波金融手段就收割了。
但是美国烦的致命错误就是没有了解到中国相对于它之前这些殖民地的巨大不同。中国首先不同于它那些驻军的殖民地,是一个同样有两弹一星的独立自主国家。第二就是中国比美国更大的体量,这样的体量一旦发展之势已成,韧性是很强的,美国要想不付出巨大代价去打压基本是不可能的。
印度跟这些能类比吗,印度肯定不是中国殖民地,不仅不是,还是一个一直胸怀有声有色大国梦的地区霸权主义国家。并且,跟中国接壤,并且一直对中国有领土野心,这从来不是一个安分的国家。再然后,印度不管如何,它的体量也在那里放着,领土人口都不算小,这样的国家即便再怎么样,论堆也不能太轻视。
然后,这样一个国家,我就问你,如果印度国力增强,你能不能保证它不会来找茬。或者这样说,印度这样的国家,如果一旦国力强大一点,你觉得接下来他们的野心会不会更膨胀。不了解的可以去看一下印度网上对这次中印冲突的看法。
既然结果是注定的,我们为什么还要想不开一定要走这条日后必然成为隐患的道路?我们又不是没有选择,对外投资那么多地方,为什么一定要投资一个跟自己接壤且一直心怀恶意的地缘对手,自虐吗?非洲不能投吗,中亚不能投吗,中东欧不能投吗,除越南外的其他东南亚国家不能投吗,拉美不能投吗。广阔天地,其他不接壤的中小国家一大把,为什么非在这颗歪脖子树上。
一个重要原则,实事求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马克思主义还得中国化呢,刻舟求剑的照搬别人经验是不行的。何况,别人的经验还是明明白白告诉你,助力战略对手是十足的饮鸩止渴的短视行为,还要急着往里跳,这?后悔不后悔另说,但是我估计就算是重回当年,美国还是会选择让中国进入,中国市场已经起来了。其实中国的发展是一步步自己走出来的,自己发展的让国际对国内市场不能忽视,也就是对当时支持国家来说,对他们得利益是最优选择,而不是靠着好心的“放” 中国进入WTO - 还有重要一点,就是恶性党争,为反对而反对,制造族群分裂对立仇恨,个人利益高于党派利益,党派利益高于国家利益。
- 两个房间共用一台空调的事我在国内也碰到过,主要是在便宜的小旅馆里。
- 全部楼层淡然-淡定既然你这样类比,我就问问你说今天美国后不后悔当年同意中国进入WTO,后不后悔没有早点限制对华投资,后不后悔早点遏制中国。答案是肠子都悔青了!
市场没错,对外投资没错,错的是对象错了。美国转移给日韩,没关系,转移给欧洲也没关系。为什么,因为不管日韩,还是欧洲,都是千万人口级别的小国,更重要的是还都有美国驻军,相当于当年大英帝国治下的殖民地体系,美国对他们有绝对的把控,而他们的体量也都远小于美国,所以不可能对美国造成威胁。八十年代的日本飞速发展,美国一巴掌下去老实了。后来的韩国和东南亚四小虎也发展起来了,美国一波金融手段就收割了。
但是美国烦的致命错误就是没有了解到中国相对于它之前这些殖民地的巨大不同。中国首先不同于它那些驻军的殖民地,是一个同样有两弹一星的独立自主国家。第二就是中国比美国更大的体量,这样的体量一旦发展之势已成,韧性是很强的,美国要想不付出巨大代价去打压基本是不可能的。
印度跟这些能类比吗,印度肯定不是中国殖民地,不仅不是,还是一个一直胸怀有声有色大国梦的地区霸权主义国家。并且,跟中国接壤,并且一直对中国有领土野心,这从来不是一个安分的国家。再然后,印度不管如何,它的体量也在那里放着,领土人口都不算小,这样的国家即便再怎么样,论堆也不能太轻视。
然后,这样一个国家,我就问你,如果印度国力增强,你能不能保证它不会来找茬。或者这样说,印度这样的国家,如果一旦国力强大一点,你觉得接下来他们的野心会不会更膨胀。不了解的可以去看一下印度网上对这次中印冲突的看法。
既然结果是注定的,我们为什么还要想不开一定要走这条日后必然成为隐患的道路?我们又不是没有选择,对外投资那么多地方,为什么一定要投资一个跟自己接壤且一直心怀恶意的地缘对手,自虐吗?非洲不能投吗,中亚不能投吗,中东欧不能投吗,除越南外的其他东南亚国家不能投吗,拉美不能投吗。广阔天地,其他不接壤的中小国家一大把,为什么非在这颗歪脖子树上。
一个重要原则,实事求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马克思主义还得中国化呢,刻舟求剑的照搬别人经验是不行的。何况,别人的经验还是明明白白告诉你,助力战略对手是十足的饮鸩止渴的短视行为,还要急着往里跳,这?简述两句,美国现在当然后悔当年同意中国进入WTO了,但是再返回到20年前,美国还是只能同意的。因为当年的美国,赢得了冷战胜利,成为世上独一无二的老大,需要的是用他自己的规则(也就是WTO)来领导世界,再加上全球化的扩张,使美国迫切需要更多的替代生产力和替代市场。
再者,限制中国的发展,美国不是没有计划过,本来小布什和他的鹰派副总统切尼,已经计划这么做了(证据是,他竞选总统时的言论,跟特朗普所做的非常相似),可惜人算不如天算,本拉登上场了,美国只好被迫打了十五年战争。从这个意义上讲,真是天佑我中华。 - 全部楼层淡然-淡定既然你这样类比,我就问问你说今天美国后不后悔当年同意中国进入WTO,后不后悔没有早点限制对华投资,后不后悔早点遏制中国。答案是肠子都悔青了!
市场没错,对外投资没错,错的是对象错了。美国转移给日韩,没关系,转移给欧洲也没关系。为什么,因为不管日韩,还是欧洲,都是千万人口级别的小国,更重要的是还都有美国驻军,相当于当年大英帝国治下的殖民地体系,美国对他们有绝对的把控,而他们的体量也都远小于美国,所以不可能对美国造成威胁。八十年代的日本飞速发展,美国一巴掌下去老实了。后来的韩国和东南亚四小虎也发展起来了,美国一波金融手段就收割了。
但是美国烦的致命错误就是没有了解到中国相对于它之前这些殖民地的巨大不同。中国首先不同于它那些驻军的殖民地,是一个同样有两弹一星的独立自主国家。第二就是中国比美国更大的体量,这样的体量一旦发展之势已成,韧性是很强的,美国要想不付出巨大代价去打压基本是不可能的。
印度跟这些能类比吗,印度肯定不是中国殖民地,不仅不是,还是一个一直胸怀有声有色大国梦的地区霸权主义国家。并且,跟中国接壤,并且一直对中国有领土野心,这从来不是一个安分的国家。再然后,印度不管如何,它的体量也在那里放着,领土人口都不算小,这样的国家即便再怎么样,论堆也不能太轻视。
然后,这样一个国家,我就问你,如果印度国力增强,你能不能保证它不会来找茬。或者这样说,印度这样的国家,如果一旦国力强大一点,你觉得接下来他们的野心会不会更膨胀。不了解的可以去看一下印度网上对这次中印冲突的看法。
既然结果是注定的,我们为什么还要想不开一定要走这条日后必然成为隐患的道路?我们又不是没有选择,对外投资那么多地方,为什么一定要投资一个跟自己接壤且一直心怀恶意的地缘对手,自虐吗?非洲不能投吗,中亚不能投吗,中东欧不能投吗,除越南外的其他东南亚国家不能投吗,拉美不能投吗。广阔天地,其他不接壤的中小国家一大把,为什么非在这颗歪脖子树上。
一个重要原则,实事求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马克思主义还得中国化呢,刻舟求剑的照搬别人经验是不行的。何况,别人的经验还是明明白白告诉你,助力战略对手是十足的饮鸩止渴的短视行为,还要急着往里跳,这?完全同意。前不久网上看到这样的新闻“中国化学工程集团中标在印度世界最大煤制化肥厂”真叫人生气。煤制合成氨是中国自己的独有技术,印度缺石油天然气但是不缺煤。干这事不是缺心眼吗 - 全部楼层穆岚坐标北方城市,我家80年代就有黑白电视机了,80年代末买的大冰箱和彩电,90年代初又添置了洗衣机,就从没用过什么稳压器之类的,不要什么都来句中国也一样。老家西北农村,90年左右及之前是有些家庭是有稳压器的,一般带在电视机后面,后来90年代中后期农村电网改造后大概齐和断电情况一起消失了
- 你的善意在印度人眼里,只是他们获得利益的筹码。因为这是一个不懂得感恩的国家,印度的文化里完全没有“感恩”之说——要么是神的旨意,要么是你前世欠他的,要么是他自己前世修的——总而言之,他们只会觉得你给他的本来就是他的。除此之外,另外印度还存在一种很典型奴才思维——你对他越好,他会觉得是因为你怕他。
- 可印度不也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历史吗?不也留下了许多精美绝伦的文化遗产吗?
楼主难道不知道古印度跟现代印度不是一回事吗 - 全部楼层我都不知道我说了点啥坐标上海,基建不会比哪个北方城市差吧。
我家是老城区,就是被称为石库门的那种老房子。照样在90年装了稳压器。一直用到2000年后才拆了。为啥我记得那么清楚,就是因为装拆都是我干的。
上海供电情况良好也就是20年左右,我相信全国不如我家的情况大把,在80-90年代装稳压器绝对不是少量,不要因为你家运气好不用装就以为全国都不用装。福建乡下,电力不稳是有的,家里电器该有也是有的,但是稳压器这个东西还是没有装过。我们镇上也没有听说谁家装过。 - 全部楼层小子人家低种姓参军为了谋生,自己死了还有啥意义?这就是印度只有1亿人口的原因,还有12亿庞大资源储备。
- 我來說一下 穩壓器。我是台灣的大學老師,連續有幾年帶學生,每年寒假帶去印度待3星期。第一次初到印度,才入住新宿舍幾天,有晚突然燈泡從60燭光逐漸增加亮度到接近白光,然後轟的一聲,幾乎全部的燈泡都爆裂了。當下,只要連結電源的筆記電腦的變壓器全部燒壞。印度教室裡面的講台其實就是電瓶塔,由汽車電瓶堆起來,一旦突然停電,全教室剩下一個40燭光燈泡,以及投影機亮着繼續上課,大家見怪不怪,一天都會發生幾次。第二星期,還有一次到某大學參加活動,每個台灣同學都整齊黑色套裝,上課到一半突然教室燈泡突然再度亮起來,突然再度爆裂,短路的火花掉下來還燒到一位台灣女同學的頭髮。非常同意,也會心一笑在印度:對方的承諾“no problem”都是problems。
- 全部楼层淡然-淡定既然你这样类比,我就问问你说今天美国后不后悔当年同意中国进入WTO,后不后悔没有早点限制对华投资,后不后悔早点遏制中国。答案是肠子都悔青了!
市场没错,对外投资没错,错的是对象错了。美国转移给日韩,没关系,转移给欧洲也没关系。为什么,因为不管日韩,还是欧洲,都是千万人口级别的小国,更重要的是还都有美国驻军,相当于当年大英帝国治下的殖民地体系,美国对他们有绝对的把控,而他们的体量也都远小于美国,所以不可能对美国造成威胁。八十年代的日本飞速发展,美国一巴掌下去老实了。后来的韩国和东南亚四小虎也发展起来了,美国一波金融手段就收割了。
但是美国烦的致命错误就是没有了解到中国相对于它之前这些殖民地的巨大不同。中国首先不同于它那些驻军的殖民地,是一个同样有两弹一星的独立自主国家。第二就是中国比美国更大的体量,这样的体量一旦发展之势已成,韧性是很强的,美国要想不付出巨大代价去打压基本是不可能的。
印度跟这些能类比吗,印度肯定不是中国殖民地,不仅不是,还是一个一直胸怀有声有色大国梦的地区霸权主义国家。并且,跟中国接壤,并且一直对中国有领土野心,这从来不是一个安分的国家。再然后,印度不管如何,它的体量也在那里放着,领土人口都不算小,这样的国家即便再怎么样,论堆也不能太轻视。
然后,这样一个国家,我就问你,如果印度国力增强,你能不能保证它不会来找茬。或者这样说,印度这样的国家,如果一旦国力强大一点,你觉得接下来他们的野心会不会更膨胀。不了解的可以去看一下印度网上对这次中印冲突的看法。
既然结果是注定的,我们为什么还要想不开一定要走这条日后必然成为隐患的道路?我们又不是没有选择,对外投资那么多地方,为什么一定要投资一个跟自己接壤且一直心怀恶意的地缘对手,自虐吗?非洲不能投吗,中亚不能投吗,中东欧不能投吗,除越南外的其他东南亚国家不能投吗,拉美不能投吗。广阔天地,其他不接壤的中小国家一大把,为什么非在这颗歪脖子树上。
一个重要原则,实事求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马克思主义还得中国化呢,刻舟求剑的照搬别人经验是不行的。何况,别人的经验还是明明白白告诉你,助力战略对手是十足的饮鸩止渴的短视行为,还要急着往里跳,这?历史再演, 所谓的产业转义也会再次放生. 侥幸美国犯错之说只看到了偶然,没看到必然. 例如, 在苏联没解体时, 米国敢不转移吗. 最该感恩的时员教和两代农民付出的工业化积累. - 就想问一下,你老婆知道你写的这些吗,不怕跪搓衣板?
- 全部楼层淡然-淡定既然你这样类比,我就问问你说今天美国后不后悔当年同意中国进入WTO,后不后悔没有早点限制对华投资,后不后悔早点遏制中国。答案是肠子都悔青了!
市场没错,对外投资没错,错的是对象错了。美国转移给日韩,没关系,转移给欧洲也没关系。为什么,因为不管日韩,还是欧洲,都是千万人口级别的小国,更重要的是还都有美国驻军,相当于当年大英帝国治下的殖民地体系,美国对他们有绝对的把控,而他们的体量也都远小于美国,所以不可能对美国造成威胁。八十年代的日本飞速发展,美国一巴掌下去老实了。后来的韩国和东南亚四小虎也发展起来了,美国一波金融手段就收割了。
但是美国烦的致命错误就是没有了解到中国相对于它之前这些殖民地的巨大不同。中国首先不同于它那些驻军的殖民地,是一个同样有两弹一星的独立自主国家。第二就是中国比美国更大的体量,这样的体量一旦发展之势已成,韧性是很强的,美国要想不付出巨大代价去打压基本是不可能的。
印度跟这些能类比吗,印度肯定不是中国殖民地,不仅不是,还是一个一直胸怀有声有色大国梦的地区霸权主义国家。并且,跟中国接壤,并且一直对中国有领土野心,这从来不是一个安分的国家。再然后,印度不管如何,它的体量也在那里放着,领土人口都不算小,这样的国家即便再怎么样,论堆也不能太轻视。
然后,这样一个国家,我就问你,如果印度国力增强,你能不能保证它不会来找茬。或者这样说,印度这样的国家,如果一旦国力强大一点,你觉得接下来他们的野心会不会更膨胀。不了解的可以去看一下印度网上对这次中印冲突的看法。
既然结果是注定的,我们为什么还要想不开一定要走这条日后必然成为隐患的道路?我们又不是没有选择,对外投资那么多地方,为什么一定要投资一个跟自己接壤且一直心怀恶意的地缘对手,自虐吗?非洲不能投吗,中亚不能投吗,中东欧不能投吗,除越南外的其他东南亚国家不能投吗,拉美不能投吗。广阔天地,其他不接壤的中小国家一大把,为什么非在这颗歪脖子树上。
一个重要原则,实事求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马克思主义还得中国化呢,刻舟求剑的照搬别人经验是不行的。何况,别人的经验还是明明白白告诉你,助力战略对手是十足的饮鸩止渴的短视行为,还要急着往里跳,这?严重同意。 - 土改还有个好处是给予劳动者生产资料,提供最低生活保障,消灭部分不劳而获。
同理,假如越来越多的人都是房奴,而且有很大一部分人可以啥也不干就靠收房租过活。那么,我们是不是也应该房改了?
-
古特雷斯:2021年这四个任务让我们重回正轨
2021-02-20 07:21 -
默克尔:七国集团希望加强与中国的合作
2021-02-20 06:51 -
G7领导人发声明 承诺合力应对新冠疫情
2021-02-20 06:41 新冠肺炎抗疫战 -
乌克兰宣布对反对派领导人等实施制裁
2021-02-20 06:39 -
美国新增确诊72095例、死亡2483例
2021-02-20 06:38 新冠肺炎抗疫战 -
美国正式再度成为《巴黎协定》缔约方
2021-02-19 22:43 美国政治 -
“绝大多数美国人完成接种前,美国不会对外捐赠疫苗”
2021-02-19 22:06 新冠肺炎抗疫战 -
美三大州州长“集体沦陷”
2021-02-19 22:00 美国一梦 -
俄外交部:如果欧盟选择断交,俄方已做好准备
2021-02-19 19:34 俄罗斯之声 -
辉瑞要找4000名孕妇做疫苗试验
2021-02-19 18:53 新冠肺炎抗疫战 -
澳华商再赢诽谤官司,澳媒扭头继续诽谤
2021-02-19 18:40 海外华人 -
首次回应2024年是否参选,特朗普“卖关子”
2021-02-19 17:42 特朗普 -
芬兰发现一种新型变异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或无法检出
2021-02-19 17:27 新冠肺炎抗疫战 -
美驻华外交官员被曝要做肛拭子,美国务院竟谈起“尊严”
2021-02-19 16:45 美国一梦 -
外交部回应中印边境报道:公布事实真相,还原是非曲直
2021-02-19 16:24 龙象之间 -
“这个世界宁愿没有虚拟货币”说完他又改口了
2021-02-19 16:23 疯狂比特币 -
脸书“拉黑”澳媒, 莫里森:想做生意就要守规矩
2021-02-19 15:53 网络战线 -
华尔街“拔网线”后半场:道歉,狡辩,打广告和鸣冤
2021-02-19 14:58 股市 -
马克龙:欧美拿5%库存捐疫苗给非洲,美国:不捐
2021-02-19 14:20 新冠肺炎抗疫战 -
大批美国驻外人员请求就地打疫苗
2021-02-19 14:09 美国一梦
相关推荐 -
“果然,中国说对了” 评论 110“特朗普会让世界团结起来,减少对美依赖” 评论 205“刚刚,我看到了未来,它不在美国” 评论 162特朗普竟对中国征收34%“对等关税” 评论 953解放日?“对于市场而言这是‘屠戮日’” 评论 711小米事故复现,还是要敬畏驾驶评论 602 赞 502一地拟取消老年人免费乘坐公交车,你怎么看?评论 132 赞 73没必要把小米su7的事故跟智驾强关联评论 100 赞 304蜀国最明智的战略选择,就是休养生息富国强兵,而非连年北伐空耗国力!评论 83 赞 25成都一女子小区电梯内被狗咬伤,犬主虽拴绳但未给犬只戴嘴套,你怎么看?评论 56 赞 06特朗普祭出关税“大杀器”,他将永远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评论 56 赞 177川普的关税大战具体图,大家看看结果怎么发展?评论 53 赞 28小米也爆燃?世界上有不起火的电车吗?评论 52 赞 59被中国商务部约谈后,沃尔玛仍敦促中国供应商降价以抵消特朗普关税评论 48 赞 610“进逼、慑封、毁瘫、锁控”!解放军只等一声令下,消灭“台独”!评论 47 赞 48最新闻 Hot
作者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印度缺乏工业化的土壤,对比所有工业化国家,有一条清晰的脉络,
首先:无论是早期资本主义国家的羊吃人,西进运动还是我们的土改,都是土地革命范畴,印度缺乏这一进程。
其次:资本主义国家的宗教改革,和我们国家的世俗化,是宗教改革的范畴,印度也不具备。
再次:资本主义国家的文艺复兴等,与我们国家的扫除文盲运动等,是文化改革的范畴,印度也没有。
最后:工业化需要的天量资金,早期列强掠夺全世界,后期我们牺牲了近两代人勒紧裤腰带,印度凭什么来积累资金?卖大米?
还有就是国家基础,无论是资本主义列强还是我们好歹完成了真正的统一,有统一的文字,语言,度量衡,民族共识,印度有啥,印度从来没有真正的统一过,印度就像作者所说是一个大号的缝合怪,真正的权力在基层地主手里。国家只是形式上的统一而已。
再说说人,人口红利是只受过基础教育的,具备纪律意识能够管理的工业人口,而不是像印度这种文盲遍地,无法管理的懒散人口,这种人口再现代我们称之为血肉垃圾。
最后一点,现在的环境之下,任何想完成工业化的大国,哪怕只是企图,都绝对会被各个工业大国联手摁死在萌芽阶段。世界市场已经很饱和了,我们不允许再有人来分一杯羹。
所以不应该单纯认为养肥了印度就会对我们不利。作为一个大国只要自身不出现大的问题,外部很难攻破。作为大国公民我们应该有这样的自信!
市场没错,对外投资没错,错的是对象错了。美国转移给日韩,没关系,转移给欧洲也没关系。为什么,因为不管日韩,还是欧洲,都是千万人口级别的小国,更重要的是还都有美国驻军,相当于当年大英帝国治下的殖民地体系,美国对他们有绝对的把控,而他们的体量也都远小于美国,所以不可能对美国造成威胁。八十年代的日本飞速发展,美国一巴掌下去老实了。后来的韩国和东南亚四小虎也发展起来了,美国一波金融手段就收割了。
但是美国烦的致命错误就是没有了解到中国相对于它之前这些殖民地的巨大不同。中国首先不同于它那些驻军的殖民地,是一个同样有两弹一星的独立自主国家。第二就是中国比美国更大的体量,这样的体量一旦发展之势已成,韧性是很强的,美国要想不付出巨大代价去打压基本是不可能的。
印度跟这些能类比吗,印度肯定不是中国殖民地,不仅不是,还是一个一直胸怀有声有色大国梦的地区霸权主义国家。并且,跟中国接壤,并且一直对中国有领土野心,这从来不是一个安分的国家。再然后,印度不管如何,它的体量也在那里放着,领土人口都不算小,这样的国家即便再怎么样,论堆也不能太轻视。
然后,这样一个国家,我就问你,如果印度国力增强,你能不能保证它不会来找茬。或者这样说,印度这样的国家,如果一旦国力强大一点,你觉得接下来他们的野心会不会更膨胀。不了解的可以去看一下印度网上对这次中印冲突的看法。
既然结果是注定的,我们为什么还要想不开一定要走这条日后必然成为隐患的道路?我们又不是没有选择,对外投资那么多地方,为什么一定要投资一个跟自己接壤且一直心怀恶意的地缘对手,自虐吗?非洲不能投吗,中亚不能投吗,中东欧不能投吗,除越南外的其他东南亚国家不能投吗,拉美不能投吗。广阔天地,其他不接壤的中小国家一大把,为什么非在这颗歪脖子树上。
一个重要原则,实事求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马克思主义还得中国化呢,刻舟求剑的照搬别人经验是不行的。何况,别人的经验还是明明白白告诉你,助力战略对手是十足的饮鸩止渴的短视行为,还要急着往里跳,这?
我家是老城区,就是被称为石库门的那种老房子。照样在90年装了稳压器。一直用到2000年后才拆了。为啥我记得那么清楚,就是因为装拆都是我干的。
上海供电情况良好也就是20年左右,我相信全国不如我家的情况大把,在80-90年代装稳压器绝对不是少量,不要因为你家运气好不用装就以为全国都不用装。
印象稍深的一次停电是我在读小学2、3年级时,也就是1976-77年间。
当时我正在写作业,突然屋里灯灭了。祖父点亮蜡烛,拉着我来到走道的电表前,先拉下电闸,再取下保险丝,随即讲解了一通电闸、电表、保险丝的常识,还回答了我为何电闸和保险丝在电表两端的提问,最后又取出保险丝给我看,告诉我保险丝为何能保护电器的道理。
接着,我跑到门口看别人家的灯亮没亮;大约1个小时左右,别人家的灯亮了!祖父再次领着我来到电表前,首先装上保险丝,然后抱起我,让我亲手复位电闸感受一下。
当我把电闸推上去时,屋里的灯却依然没亮,这才想起刚才祖父将电灯开关、收音机电源插头都关上或拔下了。
于是,我自己跑进屋子去开灯,一拉开关的绳子,一下子房间里亮极了!祖父最后又解释了刚才他断开开关、拔下电源的原因。
一次停电经历,祖父给我上了一堂极为生动的电工课呢。
几十年过去了,依然非常感谢祖父对我的悉心教育,现在我常被说成心灵手巧,就是祖父替我打下的底子啊。
所以不应该单纯认为养肥了印度就会对我们不利。作为一个大国只要自身不出现大的问题,外部很难攻破。作为大国公民我们应该有这样的自信!
印度也一样,地缘矛盾是很难靠个人意愿和主观愿望去消除的。中印友好不是靠我们求来的,靠卖好求来的所谓友好也是暂时的,是对方的顺水推舟卧薪尝胆而已。对这种地缘对手,靠卖好是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友好的,只能靠对对方的实力碾压。实力越碾压,关系越友好。
因为友好的前提是不怕对方不友好,这才能得到真友好。如果是因为怕对方不友好,而单方面求来的友好肯定是短暂的假友好。这也算是友好的辩证法吧。我们的目标就是不怕地缘对手不友好,而让地缘对手怕我们不友好,这才是中印友好的正确路径。有人说了,万一这样对方还不友好呢,我都说了,你友不友好我们还用在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