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rrari logo

棋逢敌手

23 gennaio 2017

撰文:Marco della Cava

最新纪录片回顾了60年代法拉利和福特之间的精彩对决


作为电影片名,《24小时战争(The 24 Hour War)》似乎会造成误解。这一部由汽车和电影爱好者亚当卡罗拉(Adam Carolla)和内特·亚当斯(Nate Adams)所合作拍摄的纪录片,不止记录了24小时耐力赛,而是将发生于1960年代中期法拉利和福特之间为时多年,争夺霸主地位的故事真实呈现。

 

那真是精彩绝伦的一场战斗,威力惊人的赛车,潇洒工程师和英勇车手们在一场场惊险的玩命车赛中拼个你死我活,赢家除了能炫耀赛场上功绩, 同时也因连带的营销效果更获得了进一步的经济收益。

 

福特在半个世纪前与法拉利对决时,只能放下以销售为导向的经营哲学。 相反的,当时以竞赛为核心的法拉利,则被视为刚好也销售汽车的赛车队。

但是,当这场战斗尘埃落定之时,福特将永远令人记起其GT40的辉煌成就,而法拉利-部分归功于扣人心弦的电视报道 - 一夜之间成为粉碎未来美国汽车购买者梦想的火红赛车。

 

“这场世纪大对决的结果,让世人对法拉利有更深一层的认识。“亚当斯说,他与同时身为电视名人及车手的卡罗拉,两人同为保罗·纽曼赛车激情纪录片(《 获胜之道:保罗·纽曼的赛车人生Winning: The Racing Life of Paul Newman》 )的制片人,以及即将推出关于卡罗尔·谢尔比(Carroll Shelby)和非洲裔赛车先驱Willy T. Ribbs的功勋电影。

 

“你将见识到赛车历史上第一次,一家公司[福特]愿意花费数百万美元,就为了赢得胜利,”亚当斯说。“ 对法拉利而言,他们在这场对决后基本上退出了勒芒赛[以车队身份],转而专注于一级方程式赛事 。他们理解到自己无法像福特一般投下重金。最后,开始了如今我们在许多车赛层面上看到的,以高价打赢的战争。”

 

亚当斯说,当他和卡罗拉读到2009年由AJ Baime 写的法拉利与福特之战《地狱驾驶Go Like Hell)》一书(传闻已久的将拍成电影)时,理解到的手中已掌握一部扣人心弦的现成题材。

60年代早期,在恩佐·法拉利摒弃亨利·福特二世的收购提议后,这家位于底特律的公司决定在赛道上报复法拉利。但不是任何的赛道。勒芒,不仅是场对任何人和车都是最残酷的赛事,同时也是法拉利经典车型250和330持续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地盘,在1960年至1965年期间连续称霸6年之久,并归功于顶尖车手保罗·弗里尔(Paul Frere)和世界冠军菲尔·希尔的表现。

 

在《24小时战争》纪录片其中一精彩片段为,福特由卡罗尔·谢尔比率领,直捣法拉利虎穴,在他旗下的年轻人看来却是由乌合之众组成,顶多会仓促的组装汽车,虽然外表看起来相当唬人,但上场后却绩效欠佳,于是1965年的比赛等于是个彻底的失败。

 

“ 令人难以想象,双方必须投入多少的工作,从制造、设计、安装和测试赛车,必须确定能在24小时内不能故障,”亚当斯说。“上发车格之前,得投下多少的血汗和泪水。”

1966年,命运之神特别眷顾福特。尽管不断受到法拉利P3和P4的威胁,在接下来的四年内所有勒芒赛中驾驶福特GT40 Mark II 或 GT 40 Mark I Gulf的车手,皆成为当今赛车史上的风云人物,如赛车手布鲁斯·麦克拉伦,AJ Foyd和Dan Gurney-他们都曾在拉萨尔特赛道夺得冠军奖杯。

 

但在1969年之后,福特和法拉利两家公司都再也将没有登上过领奖台,或获得汽车制造商冠军的机会了。

 

“虽然福特凭着1960年后期最后几场胜利,成为最终的赢家,但对我来说这整个故事最令人惊奇的部分是它的双重性,”亚当斯说。“ 恩佐·法拉利基本上是为了竞赛而活,只是必要性的勉强售出跑车。而拥有一切的亨利·福特二世,曾经放弃了比赛,但随后为了打败劲敌,不惜投下了所有资源,并找一个最具代表性的舞台与他对决。这是一场在赛道上,真枪实弹的战斗。“

 

《24小时战争(The 24 Hour War)》在iTunes和亚马逊网站上(美国)和www.chassy.com 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