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ivener 章节和插图编号

2018.01.10 14:01

编号是内容呈现里很常用的元素,页眉或页脚里的页码,章节名称里的(第一章、1.1~1.1.1) ,插图下方的(图1~图2),以及表格下方的(表1~表2),Word 中图片和表格下的编号和文字统一称为「题注」,可以自动插入和生成编号,从这一点上来说,Word 插入图表编号比 Scrivener 方便。Scrivener 里添加图表编号远没有 Word 直观,而且是通过占位符的方式来实现,只有等到编译后才能看到最终结果。

《Scrivener 的节类型和编译》一文里已经提到过页码和章节的自动编号,页码和章节编号都需要在编译格式里定义,章节编号还和「节类型」密切相关,通常是将标题或包含标题的版式指定给 Heading(编译界面的右侧内容列表中可以看到),从而实现章节的自动编号。
我们先从简单的页码开始介绍:

页码编号

页码的插入比较简单,只需要编译格式的定义中在「页面设置 - 页眉或页脚」位置插入<$P>即可,因为没有区分首页和正文页,所以页码编号会从第一页开始计数。如果要加入总数页可以这样写<$P>/<$pagecount>,编译输出后的结果是 2/20,总共 20 页的第 2 页。

大多数时候,首页我们是不希望看到页码编号的,页面设置里可以定义首页和正文页分开显示页码,页眉页脚选项里勾选上「首页上的不同页眉和页脚」,页眉页脚定义页会增加一个首页的定义项,不想有页码留空即可。

ePub 格式的电子书输出,内容简介、作者介绍等前置内容和正文的页码是分开表示,内容简介、作者介绍一类的是罗马数字、正文是数字,要实现这个效果可以在首页里插入<$P-R>来输出大写的罗马数字。

这里有个容易让人糊涂的地方,就是首页的页码定义不仅仅是指第一页,正文之前内容都遵循首页页码的定义,设置选项里页明确了「正文的页码开始于」-「前页之后」,那么这个「前页」是指什么呢?

回到编译输出界面,更容易理解这个「前页」指的究竟是什么,在输出内容选择里,可以单独指定「添加前页」插入到「草稿」内容之前,这意味着我们可以创建一个和「草稿」并列的文件夹,在其中放置内容简介、作者介绍、卷首语一类的内容,输出时「添加前页」里指向这个文件夹即可。所以前页指的「添加前页」里指定的文件夹中的内容,对应的后页指的是「添加后页」中指定的文件夹内容。

章节的编号

要理解 Scrivener 的章节编号,最好的办法还是基于范例文件和预置的编译格式来体会,选择编译格式里的「Full Indented Outline」输出文件。节版式指定里,Heading 选择 1.1 节标题 样式,Section 部分选择只有节标题的样式。由于这是一个大纲预置格式,所以只包含提要文本而不包含正文文本,所以输出后只有章节和正文的标题部分,很适合用来检查章节编号的最终效果。

编译输出成 PDF 后预览一下效果,可以看到 Heading 的部分的标题前都有编号,按照 1、1.1、1.2 ~ 2、2.1、2.2 的方式编号。

编译格式定义中又是如何定义的呢?右键编辑「Full Indented Outline」这个格式可以具体查看其设定,区别就是「标题选项」里定义了前缀占位符<$hn>

自动编号的类型是固定的几种,通过菜单项「插入 - 自动编号」插入对应的占位符:

  • <$hn>,依序(1.2.3)的效果是:1、1.1、1.1.1,编号会自动递进和分级;
  • <$t>,One,Two,Three…的效果在中文系统中是:一、二、三,章的编号一般用这个,前后再补上 “第”和“章”,中文系统下不区分大小写,所以<$t> 、<$w>、<$W>实际输出效果一样;
  • <$n>,1,2,3,4,5…的效果是:1、2、3、4、5,通常用于章下面的小节上,需要注意的是这个编号的序列会跨越到其他章顺序编号,如第一章有5个小节,第二章的第一个小节的小节编号就是6开始;
  • <$r>,i、ii、iii、iv、v …效果的罗马数字;,<$R>则输出 I、II、III、IV、V 的大写罗马数字
  • <$sn>,> 1,2,3,4,5…的效果和上一种相同,不同的是编号只在小节内排序,不会影响到其他小节。

Scrivener 中不同的占位符有各自的有效使用范围,自动编号的占位符并不能用到页眉页脚区域,正文中可用的占位符不一定能用到其他地方,具体的使用范围可以查看「帮助- 所有占位符列表」中的具体介绍。

如果想包含正文输出又该如何修改「Full Indented Outline」这个预置格式呢?

要输出正文部分,节版式定义里分别勾选上「十进制大纲项」和「大纲项」两个版式的「文本」项。检查编号的设定,节版式里选择「十进制大纲项」,在下方的「标题选项」标题前缀里输入<$hn>.,为了美观还可以在占位符后加个点并空格。切换到格式标签页预览一下编号的样式和效果,选中标号和标题统一字体和字号。

修改了节版式之后还需要做一件事:定义分页,遇到节类型是 Heading 章节自动在新的一页开始。切换到「分隔符」页面,选择节版式「十进制大纲项」,将右侧的「节之前的分隔符」定义为「分页符」而不是「单个返回」。

大纲和编号级别

范例文件里默认文件夹的节类型是 Heading,所以章节编号的 1、1.1 只会出现在文件夹这个层级,如果你想再延伸一步到 1、1.1、1.1.1 需要如何操作能?

由菜单「项目 - 项目设置 - 节类型」可以新增节类型,或者按照大纲级别指定节类型。切换到「按结构的默认类型」页面,通过左侧大纲级别列表的底部 +- 按钮添加级别,右侧选择节类型。我们选择具体的级别时边栏中会黄色高亮来显示对应的文件。

以范例文件为例,如果要输出 1.1.1 的三级编号,需要先添加「文件组」和「文件」的子级,通过高亮提示,将需要添加编号的层级的节类型改为 Heading。图示的例子中,3级文件、3级文件组都需要修改才不会漏掉,而 2级文件(Going Further 章节下的两个文件)反而不需要编号,所以保持节类型为 Section。

大纲级别的定义中需要区别「3级文件」和「3级文件和更深」之间的差别,前者只是这个级别的文件自身,后者还包括它的子级。

图表的编号

Scrivener 中图片和表格如果要插入编号,需要手动插入,在每张图片下方插入图 <$n>,为了提高设定效率,建议再添加一个题注的样式(居中、字号比正文小 2 号)。

除了直接插入图 <$n>这样的方式,还可以用替换来批量自动化实现。写作时插入自己能识别的特殊短语,等编译时自动替换(编译格式中定义替换)。例如,按图示中的方式在正文中插入 !fig($@) 最后替换为 <$n:figure:$@>,正文中的短语定义规则很简单,自己能记住并具有唯一性就行。

那么 <$n:figure:$@> 的写法和 <$n>又有什么差别呢?
通过 Scrivener 的帮助,我们能查找到占位符,<$n:figure:$@> 对应的语法是 <$[auto-number-type]:[name]:[keyword]>,冒号区隔的三组参数分别是:自动编号的类型、名称、关键字。

<$n>只能简单的顺序增加,文章中的所有<$n>编号是连续的。如果要按章节重新计数,例如第一章的图片题注都是 图 1-1 ~ 图 1- 10,第二章的图片是 图 2-1 ~ 图 2- 10。要实现这个效果就需要用到 <$n>的扩展形式<$n:[name]:[keyword]>,name 的部分可以自己定义,如<$n:Partone,第一章里插入 图 1- <$n:Part1>,第二章里插入 图 2-<$n:Part2>,如此一来各章的编号就是独立的。最后的 keyword 能起什么作用呢,可以用来写图片名称,如图 1- <$n:Part1:偏好设置>,关键词的作用是便于搜索和定位,这个 keyword 编译时并不会输出。

看上去很复杂,也可以简单的理解为 <$n:[name]:[keyword]> 中 name 是编号的分组名称,同一个组内顺序编号,这样就很好的解决了章节内的插图编号问题,还可以用这种方式来为图片和表格区分编号,例如 图 2-<$n:Part2>表 2-<$n:table2>[keyword]的部分可有可无,图片如果很多建议用它来简述图片的内容,便于修改和定位。

编号的部分需要实践几次才能掌握,如果只是看文字介绍总还是很抽象。Scrivener 中这一块虽然有些麻烦,好在定义好编译格式以后基本上以后直接用就可以,如果担心卸载重新安装都是了设置,建议「导出格式」以文件的形式单独备份。

图表的快速定位

占位符的参数中 <$n:[name]:[keyword]> keyword 可以用来描述内容,便于搜索。不过即便不按这种复杂的方式为图片命名,也能用「按格式查找」的方式快速的定位文稿中的图片。

菜单项「编辑 - 查找 - 按格式查找」,选择要查找的格式类型搜索。


按格式查找,除了可以搜索图片,还能搜索链接、表格、彩色文本、修订、批注等等内容,记住它的快捷键 ⌃⌥⌘F。

Comments
Writ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