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子的寓言

笔记 2020-10-07 1008 次浏览 次点赞

湿猴理论

湿猴理论(Wet Monkey Theory)首次出现是在一个管理学方面的书籍上,不过它很可能是捏造的。大多数网站都提到,它出自一本名叫《为未来竞争》(Competing for the Future,1994)的商业书籍。这本书的两位作者,一位是加里·哈梅尔(Gary Hamel),美国著名的管理学专家;另一位是普哈拉(C. K. Prahalad),密西根商学院的企业管理教授。他们在书里说,是从“一个朋友”处听来的实验,根据这本书改编的文章《Competing for the Future》发布在Harvard Business Review的July–August 1994 Issue。在线论坛进行了关于这个“实验”的讨论,实际上,也许只有加里·哈梅尔是管理实验室的创始人这个事实和实验有关。

kdu77.jpg

五只猴子的故事——道德的形成与沦丧

道德的起源

把五只猴子关在一个笼子里,上头有一串香蕉。实验人员装了一个自动装置。一旦侦测到有猴子要去拿香蕉,马上就会有水喷向笼子,而这五只猴子都会一身湿。首先有只猴子想去拿香蕉,当然,结果就是每只猴子都淋湿了。之后每只猴子在几次尝试后,发现莫不如此。于是猴子们达成一个共识:不要去拿香蕉,以避免被水喷到。后来实验人员把其中的一只猴子释放,换进去一只新猴子A。这只猴子A看到香蕉,马上想要去拿。结果,被其它四只猴子海K了一顿。因为其它四只猴子认为猴子A会害它们被淋水,所以制止它去拿香蕉。A尝试了几次,虽被打得满头包,依然没有拿到香蕉。当然,这五只猴子就没有再被水淋。后来实验人员再把一只旧猴子释放,换上另外一只新猴子B。这猴子B看到香蕉,也是迫不及待要去拿。当然,一如此前所发生的情形,被其它四只猴子海K了B一顿。特别的是,那只A猴子打得特别用力(这叫老兵欺负新兵,或是媳妇熬成婆^O^)。B猴子试了几次总是被打得很惨,只好作罢。后来慢慢的一只一只的,所有的旧猴子都换成新猴子了,大家都不敢去动那香蕉。但是它们都不知道为什么,只知道去动香蕉会被群猴扁。

这就是道德的起源。

阶级的起源

实验人员继续他们的实验,不过这一次他们改变了喷水装置。一旦侦测到有猴子要去拿香蕉,马上就会有水喷向拿香蕉的猴子,而不是全体。然后实验人员又把其中的一只猴子释放,换进去一只新猴子C。不同以往的是猴子C特别孔武有力。当然猴子C看到香蕉,也马上想要去拿。一如以前所发生的情形,其它四只猴子也想海K猴子C一顿。不过它们错误估计了C的实力,所以结果是反被C海K了一顿。于是猴子C拿到了香蕉,当然也被淋了个透湿。C一边打着喷嚏一边吃着香蕉,吃得痛快但是也美中不足。A、B、D、E猴子没有香蕉吃却也比较快乐,毕竟没有被淋到嘛。后来C发现只有拿香蕉的那个纔会被淋到,它就要最弱小的A去替它拿。A不想被K,只好每天拿香蕉然后被水淋。B、D、E猴子越发快乐起来,这就叫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嘛。于是五只猴子有了三个阶级。

这下子阶级也随着道德产生了。

道德的沦丧

天变热了,笼子里的猴子们想冲凉却找不到地方。终于出现了一位反潮流英雄––猴子HERO。HERO在无意中踫到了香蕉,理所当然地引来了一顿痛打。但在挨打的过程中,猴子们享受到了冲凉的乐趣。等身上水干了之后,猴子A在无意中踫撞了HERO,使HERO又一次接触到了香蕉,于是,猴子们享受了第二次冲凉,HERO遭到了第二次痛殴。在此之后,只要大家有冲凉的需要,就会有一只猴子X挺身而出,对HERO进行合理冲撞。大家对HERO的态度也有了明显的不同,在平时大家会对HERO异常温和,以弥补在冲凉时为维护规则而不得不对它进行的暴力举动。一天,在大家冲凉时,饱受折磨的HERO闻到了香蕉的清香,生物本能使它在别的猴子心有旁骛时将香蕉吃了。而且此后没有了新的香蕉来填补空缺。猴子们陷入了另一个尴尬境地:没有冲凉的水,也没有香蕉,只有HERO。于是,另一个规则形成了。猴子在烦躁的时候会痛打HERO出气,HERO不得反抗。当笼子里的旧猴子被新猴子换掉时,新猴子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学会殴打HERO。终于有一天,老天有眼,历尽沧桑的HERO被另一只猴子代替了。猴子们失去了发泄的对像,只能任意选取一个目标进行攻击。从此以后,笼子里的猴子们不吃不喝不冲凉,唯一的举动就是打架。

这就是道德的沦丧。

道德的重建

实验人员对猴子们的争斗不休感到不安。为了重建道德秩序,他们决定继续供应香蕉。一天,正在混战的猴子们发现头顶多了一串香蕉,它们其中的A不顾身上的剧痛,把香蕉摘了下来。于是久违的甘露出现了,未曾尝过甜头的猴子们先是茫然失措,继而争先恐后地加入冲凉的行列。香蕉反而被遗忘了。当猴子B、C、D、E发现A在享受淋浴的同时还吃着美味的香蕉时,嫉妒心使它们暂时团结起来,共同K了A一顿,将A吃剩的香蕉夺过来,但是,此刻的香蕉成了匹夫怀里的宝玉,得到它的猴子虽然可以享受美味,但付出的代价也是巨大的。实验人员不断放入香蕉,却发现战斗比以前更激烈了。分析清楚原因后,他们用木头做了一个假香蕉扔进了笼子。此时猴子们已经学聪明了,它们知道触摸香蕉可以享淋浴,而试图独占香蕉则会遭到痛扁。于是,一个新的现像出现了,当猴子们有冲凉的需要时,会有一只猴子将香蕉拿起来,而当它发现有遭到攻击的可能时,它会马上放下香蕉逃到一边去。这样,猴子们都能冲凉,但是又不至于再像以前那样N败俱伤。

没有猴子发现那个香蕉是假的。

信仰的起源

五只猴子A、B、C、D、E三个阶级快乐地生活了很久。他们精确地给出了三个阶级的定义,即吃香阶级、拿香阶级和干看着阶级。可惜猴子A由于长期的水中作业无可避免地引发了它肺部功能的衰竭。一天它在例行的拿香蕉作业中跌倒了就再也没有爬起来。于是实验人员又送进了一只同样孔武有力的猴F,当然它还是对屋顶的香蕉很有兴趣的。不幸的是它最终以微弱的劣势被以C为首的群猴再次海K。第二天,又到了拿香蕉的时候。猴子C很无所谓,反正它还要吃香蕉,反正它不会被水淋到。真正恐慌的是B、D、E三猴。F是那么的健壮,它们这些媳妇是熬不成婆了。它们将面临一个艰难的抉择,谁该去步A的后尘?猴子B、D、E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讨论谁最应该做下一个拿香阶级。猴子F很奇怪也很好奇,什么叫“拿香阶级”呢?猴子B、D、E解释道:所谓“拿香阶级”就是猴子界勇敢者的阶级。需具备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大无畏精神方能得此殊荣。猴子F闻听不禁有些神往,有些跃跃欲试。当然它最终达到了目的,做了唯一的拿香阶级。再后来,B、D、E三猴陆续被换出局,换来的猴子个个健壮如C。它们继续大打出手,不过目标不是香蕉,而是那个唯一的拿香阶级。

于是信仰也出现了。

迷信的起源

后来A终于被好心的实验人员拉出了苦海。新来的猴子F、C觉得有必要维护自己的阶级地位,B、D、E则生怕自己顶了A的缸。在各种复杂心情的作用下,B、D、E在C的带领下爆扁了F一顿,然后强令F做拿香蕉阶级。F开始不乐意,后来慢慢在B等的劝说下接受了“等待多年的媳妇熬成婆”这一宿命。慢慢的老资格的B、D、E猴子渐渐被淘汰,C发现自己在体力上不再占有优势,很难再通过武力让这一游戏规则继续下去,觉得十分苦恼。这时,一只最有希望升级为吃香蕉阶级(暨C的理所当然接班人)也是C谋臣的H向C进言,于是君臣定计。H开始依靠自己多懂几种猴语而在其它若干猴面前树立的权威形像向其它猴鼓吹:“每一只新来笼子的猴子都是有罪的,这种罪责来自血统。只有摘香蕉的猴子纔能被(实验人员)送到天堂。”事实上,因为被水冲很容易得肺炎病倒而被实验人员淘汰,猴子们不知道反而以为被淘汰的猴子真的进了天堂。渐渐的,猴子都相信了这套理论,并且讲给每一只新猴子听。然后就这么流传下去越传越神奇。以至于后来摘香蕉阶级的猴子都为了能摘香蕉而大打出手。这些都是C没有想到、H没有看到的,那时它们都已经死了。

然而迷信就这么诞生了。

三不猴

三不猴是指三个分别用双手遮住眼睛、耳朵与嘴巴的猴子雕像,而在世界其他地方则被称为“Three wise monkeys”,显示了名为“不见、不闻、不言”(日语:見ざる、聞かざる、言わざる)之睿智的三个秘密。

1219px-20100727_Nikko_Tosho-gu_Three_wise_monkeys_5965.jpg
日本日光东照宫的三猿像

关于以三不猴为主题的作品,有源自古埃及,而后经由丝路到中国后再传至日本的说法。

此外也有出自《论语》:“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说法。二说源于道家的“三尸虫”——《太上三尸中经》:三尸虫“为人大害,常以庚申之间,上告天帝,以记人之造罪”。为了防止三尸虫殃人,逢庚申之日。夜晚不卧,守之若晓,这就是古代的守庚申风俗。守庚申的风俗传到日本,人们取三尸虫之数——三,和庚申之申的属相——猴,绘出三猿图像。画画上猴子捂耳、掩口、蒙眼,该是针对三尸虫在天帝面前进谗言而构图的。

朝鲜半岛上对婚前女性告诫说:“见到了也当作没看到,听到了也要当作没听到,想要说也不能说。”

20200428101228918.jpg

20200428101246494.jpg

印度总理莫迪向美国总统特朗普和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赠送“三不猴”

印度的圣雄甘地经常以三不猴之像来传达“不见恶事,不听恶词,不说恶言”的教导,在教科书等处上被记载为“甘地的三不猴”。 在印度,“三不猴”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它是甘地的“非暴力思想”的完美诠释,因此常被作为国礼奉送,寓意“世界和平安宁、没有暴力”。

而在美国的教会学校等处也用三不猴来教导学生不要看猥亵的事物,不要听与性相关的谣传,不要说虚假与下流的言词。

而也有日文“见ざる、闻かざる、言わざる”为日本8世纪的腔调,是用来翻译天台宗的“不见、不闻、不言”的传说。而由于日语腔调的契合(ざる音近日文“猿”字的发音),所以也有不少人认为三不猴是从日本发源的,不过与“不见、不闻、不言”类似的表达方式世界各地古已有之,同样的雕像也从古时候就存在。而随着各种文化之间的不同,其意涵也多少有些微妙的差异。目前三不猴的起源究竟是哪里还不十分清楚,今后仍需要加以研究调查。

👍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持续给您山巅.一寺.一壶酒的独特视角!

「圆周率文化是个人站点,重点分享科技、商业、医学及人文资讯。

「圆周率文化得到中国汽车绞盘网的支持,深表感谢。中国汽车绞盘网业务始创于2001年,为越野车、清障车、消防车、军用车、特种车及工程应用等拖曳、救援场景提供手动绞盘、电动绞盘、液压绞盘和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