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巅周刊,定期分享科技、信息技术、商业、医学及人文资讯,每周日发布。欢迎投稿或推荐线索。
封面主题:赚钱的故事
赚钱有三种模式——体力赚钱(精力和时间),脑力赚钱(知识和技能),投资赚钱(钱生钱)。Twitter 的产品设计师 Paul Stamatiou 在一篇文章中谈了自己对 NFT 的理解,以及怎么入门,然后他用软件生成了一组数字画,以 NFT 的形式卖了5万美元。
Paul Stamatiou 有设计和计算机科学背景,于 2005 年在佐治亚理工学院期间创建了个人网站,以分享对技术、设计和摄影的热情。在 2013年加入 Twitter之前,在五年多的时间里共同创立了 3 家初创公司,在 Twitter,一直专注于媒体和创作体验。
2011 年第一次涉足加密货币,研究在 AWS EC2 GPU 集群上挖掘比特币,之后,相关兴趣一直在消退。2021年重新关注加密货币,并了解格局已经发生了多大的变化,最重要的是看到区块链如何通过智能合约变得可编程,大部分新产品开发都归类在 dApp(在区块链上或以 p2p 容量运行的分散式应用程序)下,以致现在实际上可以用加密做一些事情,而不仅仅是持有加密货币作为投资。
NFT 是区块链上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代币。NFT 的特征导致了一些独特的价值主张和能力。它们可用于数字艺术、内容、收藏品和游戏,但也可用于 .eth 域等实用程序,例如以太坊名称服务,甚至代币化的现实世界资产。
作者选择了特别喜欢一种类型的 NFT:生成艺术(Generative Art)——全部或部分使用自主系统创作的艺术,通常指算法艺术(算法确定的计算机生成的艺术品)和合成媒体(任何算法生成的媒体的总称),可参考创意技术(Creative Technology,CT)系列文章,以及纽约大学的创意编码(Creative Coding)在线课程。,
首先制作一个简单的 HTML 页面,该页面使用 Canvas JavaScript 来创建艺术作品并轻松导出 100 种 4800x4800 PNG,然后在 OpenSea(全球最大的加密收藏品和 NFT 数字市场)上架销售(Crypto Mondrian //DARK),平均销售价格约为 Ξ0.189(Ξ 是 ETH 或以太的符号)。
最终,销售总计 Ξ14.085,按当前 ETH 价格计算,略高于 50,000 美元。
看起来这很容易。
但是 NFT 似乎可以确定一件事:创造力受到高度重视。
以及对 NFT 提供价值的不同方式进行哲学思考。
人物:胡亚权
《读者》1981年4月于兰州创刊,原名《读者文摘》,但因与美国《读者文摘》(Reader's Digest)发生商标权纠纷,于1993年7月改名为《读者》。《读者》属于文摘类杂志,自身只发表少量原创内容,大多数文章通过摘取其他报刊杂志并支付稿酬来发表。
1980年12月,甘肃人民出版社成立丛刊编辑部,在甘肃人民出版社原总编辑曹克己领导下,科技室的编辑胡亚权和文教室的编辑郑元绪正式开始筹备《读者文摘》杂志。
在纯文学类的《花城》、《十月》和通俗类的《半月谈》、《青年文摘》等刊物遍地开花的时代,兰州大学地质地理系毕业的胡亚权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毕业的郑元绪两个理工男,造就了“读者现象”,让《读者》成为中国杂志的奇迹。1994年发行突破400万册,成为全国第一大刊。
《读者》杂志早期负责人合影,左起郑元绪、胡亚权、彭长城。
1983年初,全国整顿报刊与出版界的精神污染问题,《读者文摘》“以大量篇幅宣扬资产阶级思想”被停刊调查,胡亚权被调任甘肃少儿出版社总编辑。此后,杂志的人文主义色彩越来越浓,遵循“博采中外,荟萃精华,启迪思想,开阔眼界”办刊宗旨,更靠近本身所追求的方向——真善美主义。1989年杂志再次面临定位的问题,则是郑元绪继续让《读者》沉浸在“清新、隽永、历久弥新”的风格中。
照片左起:彭长城、郑元绪、胡亚权、曹克己、张力、丛海、高海军。
1994年胡亚权再度出任读者编辑室主任。他提议成立读者杂志社,将杂志从纯粹编辑型转为市场营运型。
创刊号《读者文摘》的封面是演员娜仁花,赵朴初先生题写刊名。
出版策划人师永刚2001年出版《读者时代: 一本杂志和她所影响的生活》一书,获得贾平凹、余秋雨和胡亚权作序,记述了《读者》在1981-1984年、1985-1994年及1994-2000年三个发展时代的故事,以及胡亚权等《读者》人的蜕变历程。作为研究《读者》杂志的专著,后续还以《读者传奇》图文版(2004年)、《读者故事杂志版》、《解密读者》(2008年)三个版本发行,创下媒体研究专著发行超过30多万套的全新纪录。
从《读者》、《读书》,再到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茨威格的《人类的群星闪耀时》,这两本杂志、三本书,是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末的十年给师永刚留下最深阅读体验的书。“它们,都曾经默默塑造过我的精神形状。”师永刚说。
1980年,云南省科协创办科普连环画刊《奥秘》,很有地摊杂志风格,内文的黑白线稿插画却非常专业;1981年,与《读者》同属甘肃人民出版社的旗下刊物《飞碟探索》创刊,以不明飞行物为主要关注对象,传播神秘主义都市传说也很成功。一半是心灵鸡汤,一半是科幻朋克,这些出版物伴随许多年轻人度过魔幻的1980年代,以至于后来读者群对它们有诸多质疑。
2000年以后,杂志利用自身的品牌效应,进行了一系列扩张,如扩版、改刊期、创办子刊等,已成为继美国《读者文摘》、《国家地理》、《时代周刊》之后世界发行量排名第四的综合类期刊。
动态:Facebook 更名 Meta
2021年10月28日,Facebook 首席执行官 Mark Zuckerberg 在 Facebook Connect 2021 上介绍了 Meta,它将原 Facebook 的应用程序和技术整合到一个新的公司品牌下。Meta 的重点将是将虚拟和增强现实技术结合到新的在线领域,让 Metaverse(元宇宙)栩栩如生,并帮助人们建立联系、寻找社区和发展业务。Mark Zuckerberg 的在线视频分享将元宇宙带入生活的愿景。
元宇宙中Mark Zuckerberg的化身
公司可能由于各种原因更名,知名的如 Kentucky Fried Chicken 更名为 KFC,Datsun 更名为 Nissan,Philip Morris 更名为 Altria,ValuJet 更名为 AirTran,Snapchat 更名为 Snap,以及 Google 更名为 Alphabet。
文摘:谷歌如何收购 Android
资深 Android 工程师 Chet Haase 的新书《Androids:构建 Android 操作系统的团队》一书的第四章和第五章透露了 Android 的诞生内幕,以及谷歌如何收购 Android。
Android 团队(Brian Swetland、Chris White 和 Andy McFadden)最早的创业想法,是为照相机开发一个操作系统。但是,后来意识到手机会取代相机,成为主流的拍摄设备,就转而为手机开发操作系统。
为了获得外部投资,团队在按键手机上写了一个演示程序,以及 15 张幻灯片的 PPT。
自定义字体的 Android 一直成为操作系统的标志。
2004年,全球个人电脑出货量为1.78亿台,手机出货量为6.75亿部,几乎是 PC 数量的四倍。
描绘了开放平台的潜力,提供了当时无法提供的东西。
基于 Linux 的解决方案。
根据运营商将从 Android 授权的服务列出了盈利途径。
谷歌收购 Android 团队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希望通过它可以让谷歌进入移动设备市场。Android 团队于 2005 年 7 月 11 日在 Google 开始工作。几周后,他们再次在内部会议上,向一群高管推销 Android。当讲到如何将 Android 货币化时,拉里(Larry Page)打断了Andy McFadden:"不用考虑这个,我只希望你们造出最好的手机,其余的事情以后再说。"
via Excerpt: How Google bought Android—according to folks in the room
Objective-C 简史
当 App Store 于 2008 年首次亮相时,所有应用程序都是用 Apple 社区之外很少有人使用过的编程语言 Objective-C 编写的。尽管 Apple 在 2014 年推出了新的 Swift 语言,但 Apple 的大部分 iOS 操作系统仍然是用 Objective-C 编写。
1981 年的 Byte magazine
Objective-C 起源于施乐 PARC 的 Alan Kay 团队开发的新编程语言 Smalltalk,国际电话电报(ITT)程序员 Brad Cox 提出了将 Smalltalk 的面向对象思想与 C 结合的想法,实现了一个可用的 C 语言扩展,即 Objective-C 的前身。
1970 年,Xerox Corporation 组建了一支由信息和物理科学领域的世界级专家组成的团队施乐帕洛阿尔托研究中(Xerox 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Xerox PARC)。PARC是一个天马行空的理念,它的工作与其母公司当前的产品线没有联系,但诞生了激光打印机、以太网、图形用户界面(GUI)、光存储等划时代的技术。1985 年 10 月的 IEEE Spectrum 杂志回顾了 Xerox PARC 的历史,2002 年,PARC 作为一家独立公司成立。
1983 年,Tom Love 和 Brad Cox 合伙成立了 Productivity Products International(PPI)公司,将 Objective-C 及其相关库商品化贩售,并在之后将公司改名为 StepStone。
Stepstone 的一位 Objective-C 客户从根本上改变了 Objective-C 的方向和前景。1988 年,史蒂夫乔布斯的 NeXT 计算机从 Stepstone 获得了 Objective-C 的许可,作为其 NEXTSTEP 开发环境的语言。
Stepstone 的 Steve Naroff 成为 NeXT 员工并对语言进行了重大更改,1988 年添加了第上个关键特性“类别”(扩展);1990 年,NeXT 工程师 Blaine Garst 和 Bertrand Serlet 添加了第二个关键特性,称为“协议”。1995 年,Stepstone 将 Objective-C 的全部权利出售给了 NeXT。1996 年底,NeXT 被苹果收购,用 Objective-C 编写的软件几乎支持了它所有的主要新产品:Mac OS X、iPhone、iPad、AppleTV 和 Apple Watch。
现在 Objective-C 与 Swift 是 OS X 和 iOS 操作系统、及与其相关的 API、Cocoa 和 Cocoa Touch 的主要编程语言。
👍
「圆周率文化是个人站点,重点分享科技、商业、医学及人文资讯。
「圆周率文化得到中国汽车绞盘网的支持,深表感谢。中国汽车绞盘网业务始创于2001年,为越野车、清障车、消防车、军用车、特种车及工程应用等拖曳、救援场景提供手动绞盘、电动绞盘、液压绞盘和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