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意识(Self-awareness)也叫自我认知(self-cognition)是一种心理现象,是个人有意识地了解和理解自己的性格、感觉、动机和欲望的方式。自我意识由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三种心理成分构成。从认识形式看,它表现为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分析和自我批评等,统称为
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Daniel Goleman)的研究表明,“自我认知”
提高 “自我认知” 的三个重要方式
讲述自己的人生故事
很多心理学家将研究重点放在一个被称为
对此,西北大学心理学教授丹·麦克亚当斯(Dan P. McAdams)解释道:“我们选择如何讲述自己的人生故事,不仅仅是在表达我们的人格,这个故事的说法本身,就是我们这个人。 ”
麦克亚当斯这样说生活和故事的联系:“将生活比作故事十分贴切。故事有起因、经过和结果。有身处不同时间和场景中的人物。这就是生命展开的方式,也是人们看待生活的方式。”
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
每天反思我们的生活。这种做法能帮助我们专注于生活中的最重要事物上,而不是受到各种不相干的影响。理查德·戴维森(Richard Davidson)的研究表明,正念练习,与人的大脑结构变化之间存在着直接的相关性。正念,能够帮助我们平复愤怒,悲伤或者焦虑的情绪,转而获得平静和幸福感。
寻求诚实的反馈
要接纳别人给你的诚实反馈,很难。所以,当你聆听他人的反馈时,要特别注意那些可能触发你负面情绪和自我防御意识,阻碍你进步的
人格的三个层面
McAdams(1995)在
此处应区别弗洛伊德把人格结构分为本我、自我、超我三个层次。
- 本我:位于人格结构的最低层次,是人的原始的无意识本能,特别是性本能组成的能量系统,包括人的各种生理需要。遵循
“快乐原则”。 - 自我:位于人格结构的中间层次,是在本我的冲动与实现本我的环境条件之间的冲突逐渐发展起来的。一方面满足本我的要求,另一方面又受制于超我的约束。遵循
“现实原则”。 - 超我:位于人格结构的最高层次,有社会规范、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内化而来,是个体社会化的结果,道德化了的自我,抑制本我冲动,对自我进行监控。遵循
“道德原则”。
气质特征(Dispositional traits),指的是那些在整个生命历程里相对稳定的那些人格特点。例如
个性适应(Characteristic adaptation)则指的是人们应对某些情境时,经常出现的总体反应模式,例如,某类情境总是给我们带来特定的感觉、我们经常以什么作为目标、我们处理问题的总体策略、价值观、倾向性等等。
而人格的第三个层面——叙事身份不同于前两者。叙事认同,是我们在解读自己的过去时,形成
叙事身份
1972
20
叙事身份的形成
我们叙事身份的形成,首先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然地发展、深入;它也很大程度受到儿时养育者的叙事风格的影响。有没有好的聆听者,聆听我们叙述的人是否回应、肯定我们的叙述,也会影响叙事身份的形成。
叙事可以在哪些方面发生改变?
在众多学者的研究中,有
- 自主性(Agency)
叙事风格中的
a. 自我掌控,即故事主角对自己的生命是有掌控的;
b. 地位
c. 成就
d. 赋权(empowerment),即故事主角在与他人的互动中给予别人支持,让他人更有力量。
一个人讲述自己的故事时,越多地体现出上述四种内容,就被认为叙事风格的自主性越强。
- 交互性(Communion)
交互性,指的是在一个人所讲述的故事中,ta
- 挽救(Redemption)
挽救维度是指:一个人在对自己生命事件的讲述中,有多少故事拥有一个糟糕的开头,但最终一开始的消极状况会得到了补救或改善。这些内容可能包括
- 污染(Contamination)
污染维度则是指,一个人的讲述中有多少故事虽有好的开端,但状况却逐渐恶化,他们会忽略甚至遗忘一开始的好。这些内容可能包括:背叛、丧失、伤害、失败、患病
- 探索式叙事过程(Exploratory narrative process)
这个维度用来衡量讲述者在叙述人生故事时,是否进行对自我内心、人格结构等的探索。叙述中越多提到自己的转变、成长、理解等,则被认为在这个维度上的得分越高。
- 一贯积极的解决(coherent positive resolution)
这指的是,故事中,那些负面的情绪和感受会得到化解。在这个维度上得分高的讲述者,会更多提到释怀、平复、原谅等内容。
- 做出意义解释(Meaning-making)
在叙述故事的过程中,除了对事件本身的描述,会同时寻找其中的意义,包括对动机的理解、事件对于自己的影响、洞察事件更深层的原因等等。研究发现,负面情绪更高的人、经历过更多负面事件/创伤经历的人,会在这个维度上得分更高,也就是说他们更善于对自己的人生做出意义解释。
如何改变叙述
- 在做出改变之前,你需要
“识别”(Identify)出自己一直以来的叙事风格(Bettison, 2016),而这本身也在帮助你找到自己在叙事中的身份认同。 - 当识别出自己叙事的风格特征,你就可以开始着手改变自己所讲述的故事了。你可以尝试从改变叙述一个困扰着自己许久的经历开始,以写作的形式能够帮助你更清晰地看到自己叙述的方式。具体可以尝试的方法(Wilson, 2011):
(1)你≠问题
这个步骤将帮助你区分作为讲述者的自己与故事主角的自己,你会发现,问题是一个独立的存在,你并不是问题本身。同时,回顾的过程也将帮助你找到故事中的
(2)最好的可能自我(Best possible selves)
通过想象最好的自己,能够帮助人们尝试叙述一个挽救式的故事。
- 以证据支持你所讲述的新的人生故事。
- 在以新的方式讲述故事的时候,你也许会有一些不一样的情感体验,承认并接纳这些不一样的感受。
叙事风格
麦克亚当斯通过数百场人生故事采访,这些采访时跨多年、跨行业、跨领域,而他则在大量文字稿的基础上进行研究,最终归纳出两种不同的叙事风格(Narrative Features)。
第一类是挽救式叙事。在这类故事里,通常有一个糟糕的开头,但困境、厄运、挫折并不是贯穿始终的主题。后面通过补救和成长、改变,学习新技能,重新振作起来,开启一个新阶段。
麦克亚当斯认为美国前总统小布什,从酗酒和酒驾的不良少年到美国总统就是一个典型的救赎叙事。他在《乔治·W·布什和救赎梦》一书中指出,“这些经历给予了布什一个强有力的动机,使他尝试将自己的故事强加于整个国家。”
苦难和困难围绕故事发展,但这都被经历者化为强有力的动机,推动他们去追求。
第二类是污染式叙事。污染指的是故事开头不错,但经过一些挫折和打击,主人公的希望和梦想破灭。你对此感到无能为力,逐渐把好的开头也忘掉了。身边不乏这样的例子,就有人因为高考失利或是飞来横祸,从此一蹶不振。
具有
研究指出,挽救式的叙事风格可以极大程度地降低负面事件对个体的影响,并且与个体的主观幸福感呈正相关。也就是说,我们越是能将事件解读为
https://m.sohu.com/a/193198871_758593/
https://zhuanlan.zhihu.com/p/22978832
https://www.163.com/dy/article/G69JJJ3U0514BCNC.html
https://en.wikipedia.org/wiki/Self-awareness